一健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这个时代不一样 > 第102章 希望在哪里
    “龙年生龙子”期盼下,今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有所反弹。



    近期,广东、青岛、宝鸡、大庆、天门等多省市官宣,今年上半年当地出生人口数量增加,并预测全年出生人口有望实现同比增长。



    多位受访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多地出生人口数量反弹,与属相偏好及政策激励等因素有关。但中长期来看,出生人口数量仍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婚育观念变化等因素有关,预计后续全国出生人口数量将呈现波动修复趋势。



    “人口变化是一个经济社会综合现象。今年以来多地出生人口增长,想要个龙年宝宝这种心理诉求可能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牛凤瑞认为,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下降主要与适龄婚育人口数量下降及婚育观念等因素有关,但出生人口增降不会呈直线式发展,后续仍有望出现修复。



    今年以来,业界多有声音预测我国出生人口可能迎来“小阳春”。



    近来多方数据验证了这一预测。从近期宣布出生人口反弹的省市情况来看,有人口大省广东及经济较发达的青岛等,也有已出现人口外流的大庆、天门等中小城市。



    其中,据当地媒体近期报道,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风华指出,今年1—6月,广东全省活产数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增幅为1.4%。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市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杜维平近期在一期访谈节目中介绍称,根据人口监测数据,今年1—6月份,青岛市人口出生数出现可喜变化,户籍人口出生数为人,同比增长5.93%,扭转了连续两年同比下降的趋势。



    同时,据其介绍,结合青岛全市“母子健康手册”建册数据,预产期在今年7—12月份产妇早孕建册数量,推测同期出生户籍人口约为2.5万人,预计青岛市2024年出生人口将与去年持平或略高于去年。



    中小城市方面,内蒙古阿拉善盟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期发布消息称,今年上半年,该盟出生人口出现小幅喜人局面。根据妇幼年报数据统计,全盟共出生735人,出生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50人,同比增长7.30%。



    陕西宝鸡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调研简析则显示,据其调研,2024年上半年,该市出生人口呈现增长态势,其调查的4个县区5家医院和助产机构2023年上半年接生新生儿3223人,2024年上半年接生新生儿3569人,同比增加346人,增长10.7%。



    另据当地媒体报道,湖北天门市出生人数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截至8月14日,该市今年出生人数达到4232人,比去年同期多431人;大庆市也表示,当地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多地自2016年以来均出现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情况,人口大省广东也在经历明显上升后出现持续下降。多地相关人士分析称,今年以来当地出生人口增长与生育政策及属相偏好等因素有关,同时预测后续仍将维持较低生育水平。



    杜维平在访谈中表示,目前青岛市人口出生数量有所增加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育龄妇女结构性增加,参与生育的人数增加较多;二是群众的属相偏好。今年是龙年,符合大部分群众的属相偏好;三是青岛市出台了鼓励生育的各项支持政策,也是提高育龄群众生育意愿的原因。



    而刘风华认为,上半年广东省出生人口增长与三孩政策以及农历“龙年生龙子”有一定关系,也可能预示着出生人口下降趋势略微出现缓解。大庆、宝鸡、天门等地也提及政策激励因素。



    波动修复



    除上述因素外,生育观念也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除龙年宝宝这类心理预期外,影响出生人口变动的因素还涉及生育观念、政策及养育成本等。”牛凤瑞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婚育群体生育观念发生较大变化,持有不婚不育观念的群体较此前有所增长,但主流生育观念还是倾向于成家立业。



    “养儿防老不仅指经济上的支持,更多还有精神上的陪伴,无论当下还是未来,人各方面始终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牛凤瑞表示,当前养育成本较高是个普遍现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应问题并不会一成不变。



    从全国数据来看,自2017年以来,我国出生人数已持续7年下降。同时,2022年以前,我国出生人数始终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2022年降至约956万人,2023年进一步降至902万人。



    今年以来多地出生人口数量出现反弹,能否扭转此前下降趋势?后续能够持续多久?对此,受访人士表示,短期内我国可能仍将延续较低生育水平,但后续仍有望出现波动修复。



    “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下降,主要是因为此前独生子女较多,导致当前婚育适龄人口较少,同时也受到不婚不育观念因素影响。”牛凤瑞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剧烈转型期,各领域可能会出现一些较极端的现象,但不会一直持续,预计后续我国出生人口仍有可能缓慢回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人口变动规律需要长期观察,短期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影响,比如龙年宝宝这种心理预期。”牛凤瑞认为,人口增降不会是直线式发展,如果后续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们生育压力下降,收入预期提升,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将出现适度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本世纪初,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也经历了持续8年的下降,但于2005年扭转,此后还经历了数年增长。



    同时,为有效鼓励生育,牛凤瑞认为,各地支持政策应及时有效兑现,同时更重要的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增加居民收入等工作。



    “许多适龄婚育人群外出打工,如其子女不能随父母就地接受教育,而是形成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等两地分居情况,无疑也会影响他们的生育意愿。”牛凤瑞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应有所提升,住房方面的户型设计应更加适合多子女家庭,同时更应该重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通过改革有效增加居民收入。



    随着上半年多地出生人口的回升,母婴消费市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回暖。但受出生人口下降的长期趋势影响,这可能只是一次短暂的“小阳春”。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2024年7月以来,多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同比有所增长。在全国人口负增长持续两年的背景下,这些变化引发关注。目前有广东省、黑龙江大庆市、山东省青岛市等至少6个地区发布相关消息,并给出了分析解读。



    比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风华向媒体介绍,今年1-6月,全省活产数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增幅为1.4%。她表示,这与三孩政策以及农历“龙年生龙子”有一定关系,也可能预示着出生人口下降趋势略微出现缓解。



    广东省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一级调研员林洪表示,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广东出生人口经历了先明显上升、后持续下降的趋势,“可喜的是,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可能会有所增加。”



    人口学专家表示,这一变化与疫情后的“补偿性生育”,以及人们对“龙宝宝”的生育偏好等因素有关,并可能促使全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但这无法扭转人口负增长的长期趋势。



    伴随新生儿的增加,最先感受到市场变化的是月子机构。近几个月以来,许多医院或月子中心发布“满房”的消息。湖南一家“月子会所”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该机构共有13个房间,目前“差不多都住满了”,后面几个月几乎都已被预定,只有12月份还有空房。



    2024年7月,山东德州宁津县妇幼保健院发布消息称,位于该院综合楼9楼的月子中心100%满房。护士长王红俊称,随着“科学坐月子”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新手妈妈会选择在月子中心度过月子期。再加上现在已经进入了多孩时代,又赶上今年是龙年,该月子中心一直处于满房状态,很多宝妈前来咨询,却因没有提前预约失望而归。



    8月,广东中山百佳妇产医院发布消息称,该院月子中心8-11月黄金档期VIP月子套房已订满典雅、豪华套餐仅剩少量。这家医院的月子中心价格不菲,医疗级月子服务达元。



    此外,以奶粉、尿不湿等品类为主的母婴市场表现也有所回暖。



    全球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尼尔森IQ(NIQ)的监测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母婴品类的整体跌幅持续收窄,显示出需求驱动下的短暂复苏。随着线上渠道在母婴品类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加,线上和线下的联动也变得更加紧密。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逐渐放缓、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问题加剧,未来中国母婴市场的走向仍值得关注。



    NIQ监测显示,在2024年第二季度,受新生儿数量增长的积极影响,除婴儿辅食外的母婴行业各主要品类均显示出提升。羊奶粉和纸尿裤的下滑基本停止,而婴儿奶粉的下滑幅度相比去年同期收窄。整体而言,母婴行业有望在2024迎来一个短暂的复苏期。



    线下渠道整体和各细分渠道增速对比过去12个月均有回暖,且下线渠道的回暖更为突出。对于整体母婴行业及其细分品类而言,母婴渠道的重要性仍在增加,这一增长主要由各品类均在下线市场更为深入渗透所驱动。但除去县级及以下市场的深入渗透外,其他市场级别的需求表现相对较弱。因此,预计下线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母婴市场未来的表现,与出生人口高度相关。关于中国2024年的出生人口,来自不同渠道的预测不尽相同,但这些预测对出生人口总体下降的大趋势判断一致。



    7月11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业部人口司发布《世界人口展望 2024版》。其中,中方案预测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的出生人口预计为882万人,少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该方案预测,从2024年至2031年,中国出生人口逐年减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按照智库“育娲人口研究”中方案的预测,2024年出生人口938万,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数据略高。该方案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出生人口从2024年至2034年持续下降,与联合国预测的趋势基本一致。



    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分析认为,2024年出生人口很可能比2023年有所增加,但超过1000万人的可能性并不大。



    他给出的解释包括:首先是,2020-2022年,一部分家庭由于疫情原因而推迟生育计划。由于三年疫情而推迟生育的相当一部分夫妇都在2023年备孕,这些孩子将在2024年出生。其次,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768万对,比上一年增加84.5万对,这对于2024年的出生人口也有正面影响。再次,2024年是龙年,生育偏好将影响人们的生育计划。



    何亚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出生率推算出生人口,将1952-2023年六轮完整生肖年的出生人口合计发现,出生人口最多的前三名生肖依次是龙年、蛇年、马年,出生人口最少的生肖是牛年。其中,六轮龙年出生人口比六轮牛年出生人口多2300多万人。



    人口学界普遍认为,受育龄妇女人口下降和生育意愿低迷的影响,人口负增长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这意味着,母婴市场未来的收缩态势难以扭转。



    喜欢这个时代不一样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这个时代不一样(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